(原标题:「助微计划」再出发:从「紧急救援」到「长效机制」)
文/洪偌馨、伊蕾
从疫情期的「命悬一线」,到后疫情时代的「复工复产」,过去一年时间里,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近,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与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扶持政策对小微经营者覆盖比例有所提升,小微经营者整体经营状况整体回暖。
其中,相比上一季度,小微经营者本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及现金流维持状况均有所改善,平均雇员人数有所提升。
但市场回暖的同时,小微企业的潜在问题与新需求同样不可忽视。
一方面,随着经营恢复,小微经营者融资需求旺盛,借贷需求较上一季度有较大幅度扩张。在疫情控制较好的大背景下,小微经营者融资需求的比例和金额都有所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请贷款的小微经营者中,线上方式仍是申请和获得贷款的主要途径,这也是后疫情时代小微金融服务的典型特征。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大企业就业形势要明显好于小企业,作为「稳就业」主体的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仍值得高度关注。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与经营恢复加速,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从疫情期间的「紧急救援」与「复工复产」转变为对更加长效的服务机制建设的需要。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最近,全国工商联宣布,与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重庆农商行、网商银行等6家银行机构作为联合发起银行,共同发起「稳就业、振乡村、兴科创」助微计划。网商银行率先推出8大具体举措,并计划投入10亿让利小微。
这也是继去年疫情期间推出「无接触贷款」之后,助微计划的再次启动。
「助微计划」缘起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5月末,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30.5%。从服务数量来看,2020年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228万户,比上年增加524万户。而在利率方面,去年末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的利率是5.08%,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
换言之,过去一段时间,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量增、价降、面扩」的效果。这是监管部门大力推动和市场各参与方通力合作的结果。
去年,政府报告提出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的要求,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促进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纷纷设立小微专项贷款、布局下沉市场,实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力让利1.5万亿」目标。
而在这些市场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金融科技一直是贯穿其中的主旋律。
以去年的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为例,3月,全国工商联、中银协以及网商银行等联合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通过在线申请、数字贷款等方式在短时间内支援了许多命悬一线的小微企业。
根据当时清华、北大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34%的企业账上现金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不足一个月,85%的企业维持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而现金余额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不足10%。
小微企业「失血」很快,「输血」却很难。事实上,即便是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由于风控难度大、风险高等问题,小微金融服务拓展本身也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当时,一个武汉商户的故事在网上被热烈讨论。他在3天内跑了30家银行寻求贷款以维持店铺租金和员工工资,但最后因为无法实现面签,或者收入流水中断等不可抗力因素而难以完成贷款申请。
而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恰恰解决是通过数字化手段,采取为线上小微商家提前支付货款,为餐饮业、快消业、物流业等提供专项贷款,以及扩大票据贴现范围等十大举措,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急」、「贵」等等问题。
尤其是基于网商银行成熟的「310模式」(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有需求的小微商户可以通过线上方式随时随地获得来自政策性银行的低息贷款。这不仅极大拓展了银行的服务效率和范围,也真正使得低息小微贷款实现了精准「滴灌」。
数据显示,半年时间里,该计划累计发放贷款超8700亿元,支持超2000万户小微抗击疫情,有序复工复产。
纾困小微不停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已经过去,但小微金融服务的进化却并没有因此停歇。其中的原因在于,小微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与进一步凸显,市场需求也持续迸发。
毫无疑问,小微企业的活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是不折不扣的就业主力军。截至2021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总数超过44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9500万户,带动2亿多人就业。
李克强总理3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曾开宗明义说,「今年要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更好发挥他们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为此,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税、补贴等措施,这不仅是为了小微企业度过一时的困境,更是为了构建稳定的经营环境,提升企业的发展「韧性」。
落脚到金融服务来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小微金融服务进一步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今年监管部门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的重要原因——建立精细化、系统化、长效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机制。
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首贷」数量要求,到今年将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情况、体制机制建设情况、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等内容都纳入考核体系,也都是为了推动前述目标的实现。
当然,评价体系与评判标准的制定也折射出了小微市场的新需求。
根据《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报告》,疫情之后,小微经营者积极通过线上经营和数字化转型增强自身韧性,有效应对冲击。新近创业的小微经营者更多采用线上经营,已有小微经营者中引入电子信息化系统的比例也有所提升。
不过,虽然引入数字化经营手段改善了小微经营状况,但同时也大量有意愿的小微经营者感到时间和精力受限而无法充分投入数字化转型。
服务再升级
这些变化也催生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整体升级。
事实上,今年以来,不同市场参与者们已经开始加速调整。其中包括传统银行业机构的进一步下沉,还有度小满金融、360数科等金融科技公司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优化。
但在局部调整的基础之上,多方参与的新「助微计划」则折射出了整个银行业同业联合扶持小微的行业趋势。
中大型银行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风控技术,但缺乏足够多触达海量小微企业、小店的通道,而这样的能力恰恰是网商银行等互联网科技银行所见长的。在科技支持下,面向小微的无接触贷款,可以做到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信用审核0人工干预。
今年,发起银行进一步扩充至6家。他们中既有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互联网银行,也有来自地方的城商行、农商行代表。这意味着更多银行积极参与到市场服务中来,有效提升服务半径、扩大覆盖范围。
同时,「助微计划」也从去年的「紧急救援」逐渐转变为一种长效的服务机制。
包括面向对「稳就业」作出实质贡献的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提供专项信贷计划及支持政策;面向农业产业带、涉农县域小微经营者提供专项信贷计划及支持政策,助力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通过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等多措并举,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
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需求,金融机构也致力于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网商银行在五周年发布的「1234」新目标,也是沿着同样的思路——让1000万小微享受供应链金融、与2000个涉农县区战略合作、发放3000亿贷款的免息券、为4000万女性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尤其是在供应链金融与涉农贷款方面,就是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比如区块链、卫星遥感、iot等,以更深度的合作形式,服务更下沉的小微经营者。
其中,作为一家科技银行,网商银行扮演着重要的「引擎」角色,它既能够被植入小微企业中,以更大程度地完成小微商户的数字化画像,同时又能够被植入银行端,运用科技驱动小微信贷的线上化和数字化的改造。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针对小微金融服务本身,还是尤其衍生出的小微企业数字化服务,都还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其所带来的小微企业生存「韧性」提升、效率优化则将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馨金融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65099.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