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新闻网

赶订单拓市场练内功 中小外贸企业这个春天有点忙

(原标题:赶订单拓市场练内功 中小外贸企业这个春天有点忙)

生产线上,订单产品赶工正忙,等待发往全球;车站机场,参加展会、拜访客户、迎接客户,脚步匆匆……新春伊始,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等省份发现,中小外贸企业纷纷赶订单、抢订单,同时加快客户拓展和产品研发力度,期待着2023年外贸出口业务实现新突破。

忙生产 全力赶外贸订单

深圳一家中型电子厂内,机器轰鸣,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订单。

“正月初八我们正式开工,从初八到现在,每天都有国外客户或其代理人来工厂拜访。”电子厂负责人李明(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

该电子厂主营非标个护产品,主要销往亚洲和欧洲。李明表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销售形势开始明显好转,“目前订单多到做不过来,招聘了很多临时工,有些订单还委托给同行加工。”

1000多公里外的浙江,嘉兴市杉惠服饰有限公司的人事部门也已行动起来,拟招聘一批业务和生产端的员工,以应对订单增加。

公司业务主管华一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贸出口业务确实在回暖,“展会恢复了,与客户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日本客户说要到国内来看看。”去年12月,华一帆跟随嘉兴商务包机团奔赴日本抢订单,拿下了50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

上海慧姿化妆品有限公司工厂内,一叠叠凝胶美甲贴(即甲油胶)产品即将出口。公司负责人郭慧萍表示,最近业务比较忙,客户都已进入状态,“欧美以及日本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今年出口订单预计增长20%,增速比前几年略高。”

“初七我们就开工了。”苏州凡尔赛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慧星向记者表示,目前在手订单与去年同期相当,“2022年,公司出口业务同比增长20%,今年预计增幅仍可达20%。”

浙江义乌一家贸易公司负责人近日向记者表示,市场开业了,公司拿到了一批订单,目前就等工厂开工。

跨境物流也行动起来。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递四方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为了迎接物流高峰期,公司大年初三就上班了。”据统计,1月24~31日,递四方全网累计出勤司机1500余人次,揽收2500余趟次,全网总行驶里程近15万公里,揽收客户数万家,揽收货物1200万票。由于商家将春节期间的跨境交易订单累积到节后发货,导致节后物流包裹激增,目前递四方单日处理订单峰值近500万单。

走出去迎进来 加速拓展市场

2月2日开市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大批外商已经回归。

据出入境管理部门统计,目前义乌常驻外商已经突破1万人,环比增长约20%。

前述义乌贸易公司负责人预计,“今年订单应该比前三年要好,往来便捷后,很多海外客户都说要过来。”

李明观察到,相比企业迫切出海抢订单,海外客商进来的意愿似乎更为迫切。以他所在的行业为例,海外品牌商所需的非标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疫情下往来不便,只能以销售老产品为主,海外品牌商也面临当地市场的竞争,需要新产品来稳定市场,“海外客商迫切需要和中国厂商深度交流,定制新产品,才能在当地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据透露,在中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其很多客户第一时间办理签证,想尽快来中国。

李明对今年的出口形势充满信心,公司正在准备参展广交会、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等大型展会,已联系了大量客户前往洽谈,既有老客户,也有新客户。“去年我们也去参展了,但客户没来,虽然有点成果,但整体上是大打折扣的。今年就不一样了,肯定会擦出很多合作的火花。”李明说。

“很期待!已经报名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这是疫情以来我们公司首次外出参展,终于盼到了!”卢女士是深圳一家中小规模音箱厂的负责人,她表示,疫情三年,公司未有外出参展,全靠老客户维系和线上拓客,给业务带来较大挑战。

曹慧星和郭慧萍同样计划着,今年多参加展会,同时走出去拜访客户,迎接国外客户的到来。

加大研发精细管理

苦练内功

至于订单火爆的原因,李明认为,首先是要选择好的赛道,在赛道内持续提升产品能力。“外贸看上去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就是给客户提供好价格的好产品。疫情三年,我们一直没有停止产品的研发投入,打磨产品,优化成本。所以疫情放开后,实力强的企业,生意都是成倍增长的。”

据他观察,一些处于竞争红海的外贸同行,业务量滑落都在50%以上,有产品的问题,也有销售渠道的问题。“2019年以前,我们公司90%以上的外贸走沃尔玛、迪卡侬等大型传统商超渠道,之后关注到消费者代际、消费群体品味变化,公司开始大力布局电商销售渠道,因此疫情三年对销售没有太大影响。”李明说。

郭慧萍同样认为,公司今年出口订单增幅预计超过前几年,既有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与客户交流更便捷的原因,也有自身研发能力和产品优于同行的因素,“即便三年疫情期间,公司只能网上洽谈业务,但出口订单依然实现了稳步增长。”

在郭慧萍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聚会,美妆行业将迎来较快复苏。据悉,上海慧姿化妆品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营收的10%,且在嘉兴建立了6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工厂,让公司为国际品牌代工更具竞争力。

就纺织行业而言,疫情期间确实有部分订单转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这并非没有应对措施。

“东南亚人工成本便宜,但当地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较差。”华一帆向记者表示,“在境内外往来恢复后,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建厂,既借用东南亚的人工成本优势,又将国内的企业订单转移到东南亚。接订单的同样是国内企业,只是换了个地方生产,这也是一种趋势。”

华一帆坦言,事实上,基于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即便没有疫情,纺织等行业仍将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对企业而言,无论市场如何变化,苦练内功提升竞争力都是应对之策。“服装行业利润率较低,更应进行精细化管理,行业没有多少利润可供挥霍。”华一帆说。

“危”中觅“机”也是不少外贸企业的应对之道。曹慧星向记者表示,2023年,海外消费降级这一制约外贸业务的因素同样存在,由于公司所在行业属于中低端产品,消费降级可能会有机会,“公司在深耕欧洲市场同时,也会加大研发,从传统的出口业务模式转为国内国外自有品牌的打造。”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11570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