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信息网

工控资本:打造中国耐心资本

(原标题:工控资本:打造中国耐心资本)

2024年春节假期结束后第一天,一支来自广州的队伍登上前往欧洲考察的飞机。

这一次欧洲之行历时8天。一行人先后来到西门子、保时捷、采埃孚等一批国际巨头总部考察交流,“很震撼”广州工控资本董事长左梁感受很深刻,当欧洲工业与中国产业连接得愈发紧密,“中国诞生一批世界级企业的时机到了。”

这也正是他和工控资本团队正在做的事优先投资具有国际市场拓展能力的企业,打造中国版3G资本。

作为最早一批国资投资平台,工控资本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2020年迎来重组。如今四年过去,工控资本管理规模230多亿,投资项目80多个,迄今已有20多家企业上市,形成涵盖“天使、VC、PE、一级半、并购”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群。在工控资本的操刀下,通过天海电子打造汽车零部件生态、助力润邦股份进军海外市场、重塑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张版图徐徐展开。

这支鲜少发声的团队正在悄悄勾勒一个产业资本与国有资本并行的样本。

一家国资CVC演变史

时间回到2020年,广州工控集团重新整合各成员企业内部的产业投资平台,全新的工控资本由此诞生。也是在这一年,左梁来到工控资本。

彼时,左梁判断,中国的工业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大部分行业面临增长乏力、产能过剩的困境,“如何找到工业领域有成长性的赛道?”成为左梁和团队最先思考的问题。

经过大量行业调研后,团队最终确定了新能源汽车、双碳、高端装备和新材料、工业智能和产业互联网四大赛道,由此,工控资本进入第一个阶段围绕产业项目做投资。凭借集团世界500强背景和团队努力,工控资本很快收获一批明星项目和IPO案例。

在做好单个项目投资的同时,工控资本开始思考第二个阶段的投资策略,即围绕产业生态做投资。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工控资本团队仅在这一个领域的投资就超过80亿元,同时将目光聚焦在了电动化、智能化、和有国际化能力的企业

其中,在新能源整车领域投资了埃安;电动化领域投资了孚能科技、西典新能、时代高科、日信高科、西艾爱、嘉元科技;汽车电子领域投资了天海电子、时代电气、嘉利股份、粤芯半导体、巨风半导体、高云半导体;新材料领域投资了型腔模具、鸿劲股份、祥鑫科技、埃力生;出行领域投资了如祺科技。

产业生态布局下,投后管理和主动谋划变得至关重要。结合广州产业布局和集团战略,工控资本开始思考如何打造若干条具备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链。此时,第三个阶段以并购为主要方式的产业链投资打法开始形成

当中不乏典型案例。比如在工控资本协助下,2021年5月,广州工控正式控股天海电子。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龙头,天海电子在汽车线束、连接器、汽车电子等领域深耕多年,这笔并购意味着广州工控八大事业部之一的汽车零部件板块,又多了一员大将。

产业并购只是一个开始。沿着天海电子,广州工控朝着一个产业终极目标走去打造一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团

经过四年发展,按统计口径计算,广州工控旗下几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总营收已经超过400亿元,出口规模达100亿元。“我们不要内卷,要走出去。”左梁透露,广州工控汽车零部件板块业已“串珠成链”,接下来要“抱团出海”,更多去占领国外市场。

“未来国家间国力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中国应该重点打造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链。构建这个产业链既不能完全靠龙头企业,也不能靠行政化的力量,而是需要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产业资本来推动。”这正是工控资本所图之事。

一步步走来,产业链投资布局也意味着一家投资机构要跳出单一行业视角,站在更宏观的位置谋策全局。

中国式3G资本的探索

多年来,工控资本最为人熟知的特点便是“一手产业,一手并购”。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赛车,创始人比喻为赛车手,”左梁说,工控资本希望做“领航员”通过高度赋能帮助企业指引方向、观察道路、赢得比赛。

2022年3月,广州工控以12.6亿收购了高端装备企业润邦股份的控股权。在此之前,润邦股份已经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后,工控资本团队与企业一道研判提出“聚焦装备主业、发力海外市场”的战略,润邦重机先后收购德国柯赫公司和丹麦FLSmidth集团的全球散料装卸搬运业务,一举成为全球物料搬运装备行业的巨头,仅阿联酋气象局一家客户就拿下超100亿订单。

这一仗让工控资本声名鹊起。在众多并购项目实操中,工控资本团队形成了一套自有逻辑:要做全球的基建和制造提供商,优先找能够实现国际化的企业,收购控股后,加快出海节奏,进行全球扩张,形成“中国制造、全球销售”的产业新格局。

谈及并购感悟,左梁提到了一家全球私募巨头:3G资本。从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啤酒厂开始,3G资本先后操盘百威、汉堡王、亨氏、卡夫、提姆霍顿等堪称史诗级的投资并购案例,缔造了一个3000亿美元的超级帝国。

闲来研究这家PE巨头,左梁从中总结了三点要素:即对行业和产业链的深刻理解、运营管理的持续提升、以及人才储备和团队活力

受此启发,工控资本赋能式的产业并购投资打法自成一派,提炼出了战略赋能、资源赋能、资金赋能、管理赋能、激励赋能、文化赋能在内的一整套“赋能工具箱”,如今已协助集团并购整合了4家上市公司和一批非上市行业龙头。在左梁的愿景中,希望工控资本成为中国版“3G资本”。

这要提到工控资本另一个特点:强大的产业背景。作为集团的“科技瞭望塔”,工控资本团队依托广州工控的11大产业、超200个高水平研发机构和近千万平方米工业土地资源,逐步摸索出了“研发、场景、空间、资本”四位一体的投资孵化体系。

例如当下投早投小已然成为创投圈常态,而早期硬科技项目却极易失败。“早期项目容易失败的原因在于试验室做的是样品,和真正的产品、商品有一段距离,容易出现偏离和缺乏产业化、经济化价值。”左梁表示,针对这一问题,广州工控通过向投资企业开放用户场景,企业能够与终端客户直接对接,从而加速产业转化、减少研发失败率。

投资界获悉,目前工控资本已经成立针对早期投资的独立平台工控创投,下一步,将会联合粤科、广汽资本、广州科创母基金、广州天使母基金等机构搭建多支硬科技基金。

“如果用两个圆比喻产业和科技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投资让这两个圆越来越近、交集的部分越来越大。”左梁说。

关于耐心资本的思考

从2020年整合重组开始,工控资本就不断要面对一个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如今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出现,整个一级市场走进暗夜。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新募集基金数量和总规模分别同比下滑1.1%、15.5%;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同比下滑11.8%、23.7%;退出案例与金额同比下滑9.6%、38.3%。行业困境有目共睹。

正如左梁所总结,当前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正面临着“两头难,中间卷”的困境,即融资难,退出难,投资卷。在这一环境下,工控资本也在调整自己的姿势。

在募资端,工控资本整合集团内部类金融资源,快速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如今正在筹划发行30-50亿的科创债,以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让“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和放大化”。这也是工控资本所一直探索的,将国企特点与市场手段结合,实现资产、资本、资金的循环。

而在投资端,工控资本提出以产业逻辑思考、以产业资源赋能、以产业心态等待三个方面。即投前对行业了解足够深厚,在投资尽调和风控过程中,对标的企业及其合作方开展全面访谈和多维度交叉验证;投后借助产业协同优势,帮助投资企业导入工控内部及大型链主企业的供应商名录,最多一笔帮助企业拿到了30亿元的设备总包合同。

最后在退出阶段。左梁认为,除了IPO和回购外,上市公司并购和股权转让未来将会占一半以上的退出比例。而对于上市公司并购、股权转让等创投圈热议的话题,正是工控资本的优势所在,如今团队正在进一步整合广州工控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及自己的“产业朋友圈”,为投资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退出渠道。

“上市即赚钱”的时代已然过去。左梁判断,未来退出方式可能会出现三三制:三分之一上市,三分之一被并购,三分之一通过股权转让退出。而制造业等投资周期长的行业并不都能及时通过IPO和并购退出,因此,能否构建畅通的股权转让以及接力投资机制尤为重要,收购老股可能是投资机构和S基金未来重要的投资方向。

须知道,对于制造业来说,从技术研发定点到拿地建厂、再到产能爬坡、收回投资,至少要经历5-7年的时间这已经接近一支基金的存续周期,加上基金设立、投资决策、等待IPO等,普通基金难以覆盖如此漫长的企业成长周期。

制造业投资是天然的耐心投资。由于工控资本的产业属性和资金特性,使得团队可以更关注产业轴而非时间轴,从而给予投资企业更长的等待期。坚持做长期投资、战略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这就是工控资本对于耐心资本的诠释

危机感

时至今日,工控资本在天使、VC方面投资孵化超20个项目,有六成获得下轮融资;PE方面在高端装备、核心部件、新材料等领域投资项目超60个,战兴产业、未来产业占比80%以上。即便如此,团队仍时刻保持着危机感。

首先是被投企业的生存焦虑。工控资本同时具备的产业+国资属性,长期持有一家企业几乎成为必然选项。但在如今产能过剩和市场收缩的周期下,即便在各行各业风生水起的头部企业,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此时,企业的危机就是工控资本的危机。

对于工控资本来说,看到并投进优秀企业只是第一步,更难的是5年、10年后,被投企业能不能持续做强做大,甚至能不能挺过周期,在市场中存活下去。而这之中,投资方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正如左梁所说,“如今我们最大的目标是如何感同身受地去帮助企业发展”。

此外,还有强风险把控带来的影响。国资更加关注风险,在这一体系下,国资机构注定以一个平稳曲线发展;然而,高风险与高回报始终紧密相连,这也是早期投资的特性。

因此,在风险平衡中不仅容易错过更加有潜力的项目,也难以吸引到最优秀的投资人和团队。这既是工控资本的挑战,亦是所有国资投资机构共同面临的困境。

“投资永远是在大风大浪中寻求确定的行业和伟大的企业。而如何保证团队的活力,并且尽可能减少投资损失,这是我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来到工控资本的四年里,左梁将时间大致分为两部分一半时间看项目,另一半时间用于对团队的培养。对此,工控资本摸索出一套独特于国资体系的团队管理机制。

2023年,工控资本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招收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此作为内部输送人才的渠道。这也是国内少数几个打造博士后工作站的投资机构。

此外,工控资本引入市场化机构的绩效考核模式,固定薪资与浮动薪资甚至达到2:8,以此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不断更新迭代,更多新鲜血液进入到系统中来。

左梁期望,工控资本能在股权投资丛林中长久存活下来,永远年轻,永远保持活力“当你积累的时间越长,别人要赶超你需要投入的时间也就越长,这就是你为自己建立的护城河。”

*注:文内图片由机构提供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76658.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