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份榜单,揭示了中国城市经济44年变迁的奥秘)
近日,各个城市陆续公布了2022年经济数据。估计很多人都比较关心各个城市的排名变化,想借此看看自己家乡或所在的城市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大概处于怎样的位置。
从GDP排名来看,新的全国经济十强城市名单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其中,武汉凭借1.887万亿元的体量实现了对杭州(1.875万亿元)的超越,并且与杭州双双冲刺“2万亿俱乐部”目标;重庆则是超过广州,以2.91万亿元的体量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
从各个省会城市的维度来看,在已公布的数据当中,石家庄以6.4%的增速成为省会城市中唯一超过5%的城市;福州以4.4%的增速超过济南和合肥,成为省会城市中唯一实现排名晋升2位的城市;太原则将2021年低于哈尔滨超230亿元的GDP追回,并领先哈尔滨81.07亿元,实现反超。
诚然,这种细微的变化似乎不太“解渴”。倘若拉长时间线,除了城市排名的大变迁外,还可以挖掘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演变的深层次逻辑。我们不妨从1978年开始算起,看看历年我国城市GDP前20强呈现出怎样的变化态势,具体见下表:
通过这份榜单上各个城市GDP的排名变化,我们至少可以获悉以下内容:
其一,东北经济由辉煌到衰落。
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经济曾经缔造了无尽的辉煌。从榜单中可以看到,1978年的全国前20名里,来自东北的城市多达6个,分别为沈阳、大连、哈尔滨、鞍山、大庆、长春,其中沈阳甚至高居榜单第5位,将广州、武汉、南京、苏州等一众城市甩在身后。然而在随后的年份里,榜单上的东北城市数量越来越少,近几年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东北城市的身影了。
现象的背后,是东北经济从辉煌到衰落的事实。之所以会如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东北经济发展思维与理念相对固化,体制惯性难以扭转;而随着资源价格的回落、去产能的推进而,很多城市过往的资源优势不再明显;加之法制化、市场化程度长期落后于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东北经济的转型步履维艰。与此同时,在长期的振兴东北计划中,国家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主要放在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上,设法通过国有企业扭亏为盈、摆脱困境,却在无形中巩固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绝对优势地位,强化了行政色彩的同时也放缓了市场化进程,致使民营经济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此外,人口的持续外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东北经济的发展。
想要扭转经济颓势,未来东北需要进一步加快推动市场化进程,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壮大提供优质土壤等等,同时要下大力气留住人才,给予在住房、教育、养老方面的相应支持,真正降低生育成本,如此才能推动东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吸引人口的不断回流。
其二,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拉大。
曾几何时,南北经济发展是比较均衡的,这从早些年的全国城市经济20强分布中就能看出来,南北上榜城市数量基本保持在五五开的水平。不过近些年,南方经济发展步伐明显要快于北方,很多曾经排名很靠前的北方城市都在榜单上一再下滑,而经济总量占比方面,“南升北降”的状况也愈演愈烈。这便反映出: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已经从过去的“东西差距”逐渐演变为“南北差距”,而且还在持续扩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现有研究成果显示,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北方因资源富集等形成重化工业优势而领先南方,可是在改革开放后,北方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继续阶段领先,但也导致市场化改革内生动力不足;而南方依托便利的海运和长江内河航运优势,通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而逐渐崛起。2012年后,中国经济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南北市场发育差异问题凸显,南方较快转型升级,北方则逐渐乏力,“这是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胜利”,也证明了北方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三,资源型重工业城市逐渐离开榜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资源型重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与早些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而在当时政策的支持下,不少以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煤炭开采等为主导产业的城市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反映在榜单上便是鞍山、唐山、大庆、天津等城市的笑傲群雄,它们也为我国工业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重工业城市大都采取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表现为“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对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和消耗,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资源能源的紧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同样难以为继。
而后,随着“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的持续深入人心,各地都开始着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由于资源型重工业城市由于此前发展“惯性”太强,对于资源和重工业的依赖程度太深,经济转型难以在短期内奏效,再加上各地资源的日益枯竭,经济增势难免会放缓。从实际情况来看,鞍山、唐山、大庆都陆续退出了全国城市经济20强的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作为我国的老牌工业城市,天津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牢牢占据全国城市经济前5名的位置,最高一度达到第3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然而近些年,天津经济形势逐渐变得不乐观,2017年起GDP增速开始低于全国整体水平,2018年天津GDP还能高居全国各城市第6位,而2019年就滑落至第10名,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甚至跌出前10名,排在第11位。
之所以会如此,根本原因在于天津经济结构的失衡。就产业结构而言,天津传统产业占比相对较高,石油、化工、汽车合计增加值占天津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四成,销售占限上销售额近三成,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欠缺,产业升级乏力。近年来,受石化产品需求不振以及国际油价震荡等因素的影响,天津的传统产业遭受重创,利润下滑的同时,也严重拖累了全市工业的增长。此外,天津民营经济实力较弱,市场活力不足,抑制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些问题,或许也是未来天津以及其他重工业城市需要着重解决的地方。
当然,除了上述三方面内容外,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比如深圳,其强势崛起固然离不开政策面的大力扶持,但更为重要的是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高度的市场化进程、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及矢志不渝的对外开放态度;再如苏州、佛山等城市,之所以能够长期在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强大的实体经济,这也告诉我们,实体经济才是综合国力与社会财富最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命脉,亦是是抵御各种风险、增强创新能力、缓解下行压力最坚实的阵地。
以上种种,或许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示。
虽然“唯GDP论英雄”的时代已渐渐远去,但毕竟发展经济始终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我们还是应当做一些总结和反思,只为了明天更好地前行。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实习生吴丽雯。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星图金融研究院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73669.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