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统一大市场来了!这个行业将迎来发展契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该文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光是在央视新闻就足足报道了2分多钟。市场普遍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将重塑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诸多行业同样是重磅利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此时提出,用意何在?
“统一大市场”其实并不是新概念。早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而在2015年8月,“统一大市场”的提法在国常会上得到明确并沿用至今。如今《意见》的发布,又再度将“统一大市场”摆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那么,此次提出“统一大市场”,用意何在呢?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如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监管等尚不统一,部分市场存在分割等,影响国内要素资源有序流动与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仍受新冠疫情所扰,同时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外部不确定性和风险犹存,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同时,我们势必还需要进一步“苦炼内功”,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破除制约经济畅通循环的各种障碍,激发新的市场活力。
也正因为如此,《意见》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其本质上是要打破垄断和地方保护等壁垒,对于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打破各种壁垒与自我小循环来促进“国内大循环”,进而推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进一步畅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供给与需求更高层次和更加良性的动态平衡,继而让各类市场要素都能得到更加高效的运转,对于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意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四大工作原则中提出要立足内需,畅通循环,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在五大目标中提到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并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即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
具体而言,一手要抓“立”,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强化公平竞争市场规则建立,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另一手要抓“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垄断和不当竞争行为,瞄准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顽疾,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拆除有形无形的“篱笆”“围墙”,让形形色色的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无处遁形。
而在上述定调下,诸多产业领域都将迎来发展契机,首当其冲的便是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的问题与契机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早已建立起庞大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不仅如此,我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快递网点基本覆盖全部乡镇,运力和运输服务质量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交通运输业仍然面临着一些继续改善的缺陷和瓶颈:
其一,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同国外差距较大。
硬件方面,我国在铁路、港口、机场、公路特别是在枢纽站场等各类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还有很大不足;软件方面,不同运输方式在单证管理、标准规则等方面不统一,客货运数字化信息互联共享较差。以物流为例,物流具有跨省运输的天然属性,但是由于各地不同的标准,极大降低了运营效率,本次疫情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行业的短板。
其二,地区发展不平衡,运输质量和效率较差。
目前,我国依然存在交运网络布局不合理不完善的情况,跨区域、跨国通道通联性不足,中西部和贫困地区交通运输短板明显;综合立体化交通枢纽建设滞后,信息流交互不通畅,运输衔接度较差,导致整体运输效率和质量水平偏低。
其三,运输结构不够合理,行业能耗和污染压力大。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在旅客、货运方面仍以公路运输为主,分别约占总运输规模的65%和75%,铁路、水运运输占比较低,并未发挥好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而且对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方面造成的压力较大,超过80%的碳氢、碳氧化物以及超过90%的氮氧化物、微粒粉尘由货运贡献。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这一局面势必需要得到改善。
其四,数字化程度较低,交运安全形势较为严峻。
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部分关键核心产品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备设施国产化较低;同时整个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不足,紧急状况应对能力和应对效率有待优化。
要想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不可或缺,这是实现改革、维稳增长、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的基石。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此次《意见》给出了明确的布局方案和改善措施,具体涵盖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发展多式联运;
二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三是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积极防范粮食、能源等重要产品供应短缺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的驱动和加持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正在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前景可期。
投资机会前瞻
随着“统一大市场”题材的不断发酵,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热情也水涨船高。在A股市场上,从来都不缺乏政策利好驱动下的巨大投资机会,此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我们认为,以下三大领域值得关注:
(一)上下游供应链
商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并非仅有交通运输行业的参与就可以完成,交运只是其中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数据互联互通、数据传输过程安全可控、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交运设备先进可用、能源资源供给充足、材料齐全供应等,催生对数字平台、网络硬件、新能源、新材料等需求的走旺,而在整条供应链中非银金融机构又可发挥自身资金优势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从而收获增长动力。
近期软件方面可关注打造物流货运服务平台、货运数字化平台建设、跨境电商、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等的上市公司;硬件方面,新能源交通装备为未来发展趋势,货车电动化、氢燃料交运装备产业也将迎来机会;业务方面可关注开展国际物流、仓储业务的企业。
(二)低估值公司
低估值一直是市场重要的投资主题,而在政策驱动下,板块中的低估值公司有望继续获得资金的关注。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申万交通运输板块市盈率为13.08倍,处于近两年1.45%的分位值,近五年0.58%分位值,处于绝对的历史估值底部,预计后期会有较好的修复行情和回升走势。
据统计,板块中有55家公司市盈率低于板块整体市盈率,其中有部分企业具有良好的ROE增长率,估值较低,且大多数属于央企,具有可靠背书,叠加国企改革,目前国有属性的交运物流资产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存量整合与资产证券化,特别是涉及到仓储、机场、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行业,可持续关注有并购整合、资产盘活计划的上市公司。
(三)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公司
《意见》中提到,“优先推进区域协作。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从地域上来说,东南沿海省份具备天然优势,同时经济更为发达,人口基数大,在资金、市场、地理等方面有条件和需求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反哺经济实现发展。其中广东省和上海在公司数量上占据优势,分别占比18.75%和16.41%。
我们统计得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共有上市公司86家,占比67%,其中国有企业53家,低估值企业34家,后续可关注此类企业同地方政府合作参投地方交运基础建设的机会,在基本面与技术面上,未来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进行适当跟进。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见习研究员雒佑、研究员付一夫。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星图金融研究院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72269.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