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字人民币这一年:场景爆发与「未来议题」)
文/洪偌馨、伊蕾
2021年是中国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元年,它真正开始走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根据央行行长易纲近期在一个公开活动上分享的内容,截至今年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23亿个,交易金额约560亿元。部分城市还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绿色出行、低碳红包等使用场景。
今年开始,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覆盖城市、应用场景「全面开花」。尤其是下半年,在不到4个月时间里,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立数量增长超过6.7倍,成为整个市场爆发的一个缩影。
在此基础上,数字人民币的议题探讨和实践探索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从央行透露的信息来看,未来,央行将更多关注风险管理、隐私保护等机制建设和完善,以保障数字人民币行稳致远。
值得注意的是,易纲在此番发言特别提到:「部分城市还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绿色出行、低碳红包等使用场景」。这说明,数字人民币具备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功能。而这也是数字人民币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之一,即不仅要考虑交易规模和普及程度,还要深度参与到绿色金融、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等社会责任当中。
典型如美团在今年9月上线的数币单车试点,通过数字人民币推广活动落实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而此次活动在提高数字人民币用户粘性以及低碳减排方面带来的双重效果,也为后续以数字人民币应用为契机引领绿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这也与易纲所强调的CBDC(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意义相吻合——对于中国而言,研发数字人民币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和支付体系运行效率。长远来看,「绿色金融」本身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议题。
1. 收获与挑战
从2014年央行着手研究数字货币开始,到数字人民币的顶层设计逐渐搭建完成,过去几年,整个国内市场为数字人民币「由虚入实」做了充分准备。而疫情的到来则彻底改变了市场环境与用户习惯,随着全球电子支付的大发展,数字人民币在国内也步入试点运行阶段。
到2021年,数字人民币的发展速度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今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就在不久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公开发言中提到,截至2021年10月22日,已经有超过155万个商家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累计交易笔数1.5亿余笔,涉及公用事业、餐饮服务、交通、零售及政府服务等多个领域。
换言之,无论是在消费者端还是商户端,数字人民币的各项发展指标增长迅猛,这也与应用场景的拓展息息相关。仅以出行场景来看,下半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在全国各地的各类出行中「遍地开花」:
今年6月,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实现了数字人民币支付刷闸乘车,目前,数字人民币在北京轨道交通的日均使用量约为3100人次;
7月,深圳市交通局正式启动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领域试点应用的工作;
8月,陕西省高速公路第一笔数字人民币缴费支付成功,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在高速公路收费场景加速落地。
9月,由美团联合多家银行共同发起数字人民币免费骑共享单车试点活动在全国9个地区同时联动上线,这也是数字人民币测试以来,首个面向全量用户开放的无门槛、不摇号、不抽签的普惠性活动。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讨论过,对于「支付」这样一个双边市场而言,场景拓展,尤其是小额、高频、用户基数大的场景对于其发展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传送门:《新经济为「马」:数字人民币的「纵深」突围》)
以美团共享单车的试点为例,截至10月14日,上线一个月的美团单车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已吸引超过100万用户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
其中,作为场景合作方的美团是国内最重要的生活消费服务平台之一,截止到2021年二季度,在C端(用户端)的年度交易用户量达到6.3亿,平均每个用户每年在平台上完成交易32.8笔;而在B端(商户端),美团平台上有770万生活服务类商家。
更重要的是,对于C端用户而言,这些日常场景验证了数字人民币这种新兴产物的日常性、易用性和安全性。即便是在高并发和复杂的活动规则下,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体验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保障,这也有利于下一步数字人民币在对公金融、跨境交易等更复杂业务中的应用。
从更高的维度来看,数字人民币在衣食住行这样的日常场景中落地,也与易纲提到的希望数字人民币在未来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相吻合——CBDC使得央行可以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为公众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维护支付体系的稳定。
2. CBDC的「未来议题」
经历了2021年的市场全面扩容之后,接下来,数字人民币将向何处去?
除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要继续向纵深发展,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要进一步延展之外,其所带来的技术和监管方面的挑战,以及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价值、扮演的角色也愈发受到市场的关注。
比如,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公开发言中明确指出,在正式推出数字人民币之前仍面临三大挑战: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受理能力、建设健全安全与风险管理机制,以及确立明确的监管框架。
易纲也提到,央行需有效应对CBDC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处理好隐私保护和预防犯罪之间的关系,高度重视数字人民币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
事实上,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从立法层面加强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许多产业都需要从技术安全、底层架构等各方面对业务作出调整,近一段时间快速发展「隐私计算」就是很好的例子。
数字人民币因为本身具有一定匿名性,需要警惕潜在风险,又要兼顾用户的体验和交易效率,这不仅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市场参与方的技术能力、参与方式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从这个角度看,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技术的领先以及经验的积累能为市场参与者建立起更大优势,而这恰恰是科技巨头们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市场规则的完善之外,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也在成为一个关键抓手,助力各领域社会经济目标的达成。
比如,2021年,央行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数字人民币,也将是助力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各方都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美团副总裁包塔在参加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时也提到,「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命题,我们选择把数字人民币当成破题切口」。
以美团共享单车数字人民币试点为例,通过免费骑单车和积累骑行次数兑换数字人民币等方式,该活动上线的第一个月,用户累计产生了889.96万绿色骑行公里数,与驾驶燃油车相比,同等运量下预计可以减少碳排放量约2400吨。
尤其是对比普通用户,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用户的绿色出行频次比普通用户平均高出8.14%。
这其中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在数字人民币推广的过程中,线上线下的运营活动其实放大了数字人民币的普惠功能,在激励用户参与绿色出行、实现低碳减排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的消费习惯。
其实从各行各业的实践来看,发展绿色金融、实现低碳减排的诸多尝试从前几年就已经开始。
以外卖为例,早在2017年美团外卖就推出了「无需餐具」选项,到今天,累计超过9500万用户在下单时主动选择不需要餐具。各金融机构也致力于推动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业务的发展,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的体系,
而数字人民币的特殊性质为他们更好地达成「绿色」目标提供了契机和抓手。随着数字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进一步渗透——从消费购物、酒店差旅到外卖配送等等各方面,低碳生活也将越来越成为新的消费趋势与市场共识。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与发展将为各产业的迭代升级提供动力,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馨金融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70011.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