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博物馆改革打磨成型,千亿文创市场化难题待解)
时隔三年,《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终于出炉。对于公众最关切的博物馆体制机制改革部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5月25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指导意见》的亮点和创新点在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鼓励先行先试,破除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发展活力。
对此,文博圈反应不一。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博物馆工作人员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其担心该《指导意见》的落实问题。
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负责人蒋涵则对《指导意见》充满期待,她注意到这次意见是九部委联合发布,不但有文旅部、财政部等,人社部也加入了,“《指导意见》里有人事制度改革、激励机制等,这些没有人社部的参与是改不动的”蒋涵表示,地方博物馆对改革充满了期待,只待体制机制理顺,便能跑起来。
关强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也强调,鼓励先行先试,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我们希望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激发地方更多的活力和主动性。”
千亿规模的博物馆文创市场,是否能经由这一《指导意见》迈向新台阶?
博物馆文创发展困境
过去这几年,在故宫和国博这两大网红博物馆的带动下,博物馆+文创频频吸引公众关注。据了解,2017年故宫文创部线下收入近1亿元,线上淘宝网店收入近5000万元,故宫所有的文创产品全年总收入达15亿元。而含国博文物、品牌元素的产品在2018年形成的市场总销售规模为7.92亿元。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2018年故宫已经开发了1万多种文创产品,但对故宫“宝藏”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博物馆有开发的热情,互联网巨头和电商平台等也都有热情有计划,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集团自前年起纷纷推出“新文创”的计划和概念。
然而,21世纪经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博物馆丰富的藏品IP从馆内走向观众生活中还有漫长的过程,其中IP授权是一道坎。
作为非营利组织机构,博物馆只是个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收藏、科研和教育。文创产业的发展,其实并不在其职责范围内,这也令不少公立博物馆文创部门处境尴尬,因为其收益并不能为博物馆直接创收,用以改善基础设施和藏品收集,连文创人员的激励机制都成了问题。
有博物馆文创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博物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即使是文创收益也要全部上交,再根据博物馆的项目需求下拨款项。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如何纳入博物馆的统一预算,用于博物馆的基础设施、藏品征集、人员奖励和文创开发的再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不少区域博物馆的文创部门只有一两人,却要负责整个IP授权、文创产品开发、产品质检和营销,以及网店销售等众多工作。只有像故宫、国博和上海博物馆等重视文创产业发展的博物馆,才为文创部门配备十人以上的队伍。
人手的不足只是困难之一,更大的困境还是机制问题。以IP授权为例,博物馆IP主要是指博物馆拥有的知识产权,如文物藏品的研究成果,博物馆的品牌图像、建筑、陈列设计方案等。博物馆IP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其他的行业和产品提供创意与内容来源,文创产品开发只是博物馆IP运营的一部分。通过赋能的方式,跨界融合进行全产业链的“二次开发”才是博物馆挖掘IP价值的核心方法论。
但是现在IP授权在不少博物馆手里是个烫手山芋,主要因为无法确定IP授权的费用。据北京自然博物馆负责经营运营管理的翟幼艾透露,自然博物馆曾联合外部设计师开发了上千个别具特色的文创IP,但开发出来后便被束之高阁无法量产,因为无法为这批IP授权定价。
据悉,目前国内IP授权没有统一的价格,即使是在IP授权领域较为成熟的海外博物馆也没有明确的行内标准报价,只能由博物馆和被授权方自主协定。该如何为“IP”授权定价才不至于无形资产流失?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大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过去几年不断召开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希望一起探讨如何突破难题,但是至今未获解决。
博物馆改革破局
如何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无疑需要新的改革突破,而这正是《指导意见》广受重视的原因。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透露,《指导意见》历经了三年才出台,起初只是国家文物局一个部门发布的改革意见,后来博物馆的发展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委参与联合发布,为改革提供更多的配套资源,“所以今天呈现给大家的文件,会感觉到改革措施是很丰满,也很到位的。”
针对上述几个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核心问题,新出台的《指导意见》有了解答,比如激励机制明确,博物馆开展陈列展览策划、教育项目设计、文创产品研发取得的收入,按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可用于藏品征集、事业发展和对符合规定的人员予以绩效奖励等。
对此不少博物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上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地方政府和博物馆对于改革抱有极高的热情,也支持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上海市文旅部门于2019年出台了相关改革政策,让几家上海博物馆先行试点。如今国家九部委联合发文改革,无疑从上到下振奋博物馆人的改革热情,将对博物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将带来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新高峰。
据悉,《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在2016年推出时,引起了博物馆和文创产业极高的关注,关强透露该意见促使博物馆多渠道开发文创产品,探索授权开发与经营,与腾讯、百度、中国移动等开展了战略合作,推动文物资源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但博物馆的文创产业越发展,遭遇的体制瓶颈就越多,很多关键问题《若干意见》就推动不下去了。
北京另一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当时北京实施细则曾提到“试点单位可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0%及以上奖励开发工作人员。”但博物馆财务人员一向上面问到“70%”的收入是税前还是税后,就没有了下文。而且不少博物馆的上级主管单位与归属单位不一,管理方法和制度也不一样,在人事制度改革和薪酬激励机制方面的动力不一。
蒋涵也对《指导意见》充满期待,她尤其注意到这次意见是九部委联合发布。尤其是人社部,“意见里有人事制度改革、激励机制等,这些没有人社部的参与是改不动的”蒋涵认为只要上面有说法,允许改,鼓励创新,地方博物馆便是得到了“尚方宝剑”。
罗静透露,“创新体制机制”是文件起草过程中调研时间最长,各部门讨论最多的地方。《指导意见》指出,在管理体制上,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来探索管办分离,最主要的要赋予博物馆更大的在业务上的自主权。他透露“十四五”期间文物局会进一步推动理事会制度的建设,探索建立权责对等的、运行协调的决策机制。
罗静还透露,将探索给博物馆更多的人事制度改革,在岗位设置方面,赋予了博物馆更多灵活的设计权利。“我们试图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所以对陈列展览、教育项目、文创产业开发的收入分配,提出了对符合规定的人员予以绩效奖励的相关要求。”罗静道。
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的意愿非常强烈,罗静表示,除了传统的博物馆之友、志愿者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也将推动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一些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内容,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同时,实施了“博物馆+”战略,积极推动博物馆与教育、科技、传媒等相关领域的跨界融合,调动更多的力量,利用博物馆资源,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而对于如何解决博物馆文创发展核心的IP授权、定价等问题时,关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指导意见》以及以往出台的很多文件,主要着眼于宏观政策的扶持,具体执行要因地制宜、差别化施策,因为每个地方情况都不一样。“总体来说,我们鼓励先行先试,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关强表示,希望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激发地方更多的活力和主动性。“对于各地好的探索实践,我们也会给予宣传推广,引导大家来做。”
(作者:高江虹,实习生,陈静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59203.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