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打造“无废城市”样本:一年建筑废弃物1亿立方米,资源化利用率超97%)
201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至今已经接近两年时间。目前,深圳的“无废城市”进展如何?
2021年3月25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总体安排,介绍深圳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深圳面积仅1997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以建筑废弃物为主的固废产生量非常之高。深圳以试点建设为契机,新建投产46个项目,将各类固体废物本地无害化处置能力提升到6.5万吨/日,资源化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到14万吨/日,均比试点前增加了一倍以上。”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处处长林卫强表示。
据了解,深圳建筑废弃物体量一年大概有1亿立方米,每天达到了40万吨左右,建筑废弃物占深圳固废总量的90%。“深圳市做了探索,现在拆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超过了97%,除了没办法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能够利用的全部都进行了回用。”林卫强说。
深圳建设“无废城市”
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筛选确定了11个城市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分别为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安徽省铜陵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主城区)、浙江省绍兴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南省许昌市、江苏省徐州市、辽宁省盘锦市、青海省西宁市。
什么是无废城市?这并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
作为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土地总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在建设“无废城市”上,需要直面短板弱项,以最大力度提升利用处置能力。
在生活垃圾方面,深圳出台《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强制开展分类管理,同时创新社会督导员制度,实施“蒲公英”公众教育计划,在5500多个居民区设置2.2万个分类投放点,建成中转及处理设施122处。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量达到1.6万吨/日,扣除能源化焚烧发电的部分厨余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仍然可以达到42%,位列全国前列。在建筑废弃物方面,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办法》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制度,也就是建筑废弃物限额排放制度。在绿色发展方面,清理淘汰1130家落后企业,完成60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认证139个绿色制造体系,建设1426个‘无废城市细胞’,提升绿色低碳化发展和生活水平。”林卫强表示。
而在建筑垃圾上,深圳印发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根据施工工地,的面积和类型、对外运土石方进行总量控制。同时,以限额排放制度为引领,推动绿色设计、装配式建筑建设,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已达到了1699万平方米。
此外,深圳建筑废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地铁施工产生的工程渣土和泥浆非常之多,占建筑废弃物七成,这些都是干净的砂泥。当前禁止河砂开采,同时海砂开挖也受到限制,因此推动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深圳也是下大成本,高标准建设这一批工程渣土、砂土分离和资源化利用的设施,分离出来的砂子和粗颗粒骨料有多少市场消纳多少,剩下的泥也进行资源化利用,包括正在探索免烧结的制砖技术,高效烧结、低排放烧结技术来解决剩下泥饼的利用问题,推动工程渣土就地资源化利用。
据了解,目前深圳以试点建设为契机,新建投产46个项目,将各类固体废物本地无害化处置能力提升到6.5万吨/日。此外,深圳也加强区域和城市间的协同处置,打通了城市间固废设施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各类固体废物100%无害化处置。其中,深圳原生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和零填埋,建筑废弃物也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危险废物本地收运处置能力增长31%,污水处理厂污泥实现全部资源化利用和零填埋。
另外,深圳以科技赋能智慧管理,全面建成全覆盖、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深圳在环保系统里投入1.58亿元全面建成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废弃物、市政污泥这几大类废物GPS+视频等智慧监管设施设备和数据全部接进了大的智慧网络平台里,实行全过程的智慧监管,打造大数据库监管体系。
广东“无废城市”大迈步
2021年2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旨在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三个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建设模式、引导全员参与,着力解决当前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利用不畅、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理处置能力结构性失衡等问题,逐步构建“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在发布会上表示,广东固废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到2020年底,广东省共有137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具备年处理能力772.8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置能力107.2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结构性不均衡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广东省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22家,集中处置能力519.4吨/天,有效保障疫情医疗废物100%安全无害化处置。创建了一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到2020年底全省创建33个示范项目,新增年资源化利用能力2160万吨。
“但(广东固废污染防治)也还存在监管体系不健全、资源化利用不充分、处置能力不均衡等问题。”陈金銮坦言。
为此,《工作方案》明确试点目标是:到2023年底,各试点城市在推行绿色工业、绿色生活、绿色农业,培育固体废物处置产业,推行固体废物多元共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主要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无废试验区协同机制初步建立,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合作更加广泛深入。
为什么如此设置试点目标?
陈金銮表示,重在促进各种“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在广东的探索。比如,深圳市作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要初步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的发展模式,率先为特大城市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经验,以“无废城市”创建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而珠三角其他城市,要重点在推行绿色工业、绿色生活以及培育固体废物处置产业、推行固体废物多元共治方面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经验。对于粤东西北城市,则因地制宜在实施绿色园区、绿色矿山、绿色农业以及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
为实现试点目标,结合广东城市特色,《工作方案》提出6项任务:
一是推行工业绿色生产,加快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在家电、建材、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化工、纺织等行业创建一批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厂;在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推行以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为重点的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二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扩大可降解塑料产品应用范围;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分流办法,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与分类资源化处置体系。
三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推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多种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奖励或使用者押金返还等制度。
四是加快设施建设,推动固体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匹配化。加快构建与固废产生和处置相匹配的收集、中转、贮存网络,将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保障设施用地。
五是完善机制体制,推动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充分运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环节信息化、可视化;健全危险废物风险管控机制。
六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推动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危险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危险废物快速鉴别、飞灰资源化等关键固体废物技术的研发集成与示范;落实现有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作者:陈洁 编辑:耿雁冰)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53900.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