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信息网

史育龙:全面乡村振兴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

(原标题:史育龙:全面乡村振兴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广州报道 12月17日,以“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主会场、海口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会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史育龙发表主旨演讲。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史育龙表示,四年来,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效果,从农业生产能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的面貌和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程度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史育龙介绍,在开展一项有关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时发现,规划确定的22项主要指标中,有6项提前完成了2022年的规划目标,有11项完成了2020年的中期目标。但是,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3项指标低于2020年预期,分别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集体经济强村比重以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同时,农业劳动生产力、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两项指标进展相对缓慢。

“总体来看,乡村振兴过程中物质文明不断夯实,但精神文明、生产效益、城乡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史育龙表示。

他认为,乡村振兴目前还面临着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存短板的问题,特别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人才短缺成为乡村振兴最大的瓶颈。

如何看待现在的新型城镇化形势?史育龙表示,中国城镇化还有较大的空间,但是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其次,农民工总量减少,外出农民工增量下降,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就近就地转移,这一特征突出。同时,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人口和经济的主要空间形式,人口和经济活动向经济发展优势地区集中已经开始形成。

此外,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在逐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比前几年显著加快,关于城市人才如何入乡,城市工商资本如何入乡,以及建立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训机制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政策突破。

史育龙认为,乡村振兴未来是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振兴,这种全面的乡村振兴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变化:由初期的顶层设计到全面的实化,由早期的示范到点面相结合的全面铺开,由重点领域到五大振兴全面推进。

“全面的乡村振兴无论从广度、难度、深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正在从阶段性任务向长期任务转变。”史育龙表示。

从乡村融合的视角来看,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应如何开展?

史育龙表示,推动城乡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是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着重做好的工作之一。应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此外,也要完善乡村发展投融资机制,建立人才入乡激励机制。

其次,要着力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城乡空间规划,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以及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特别要容许县级政府优化村庄布局,有效利用乡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注重提升县城和小城镇的承载能力,探索新型城镇化的促进机制。

同时,要丰富乡村的经济业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特别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产业基础设施,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这一点在城市工商资本进入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城乡之间的联结机制尤为重要。”史育龙表示。

此外,史育龙认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也是下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他表示,乡村建设行动要以村庄的规划编制作为起点,着重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村庄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显著提升整个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的水平、居住设施完备水平、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在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11991.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