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评论丨广东“十四五”期间如何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其中第十章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我们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可分为五个关键部分协同推进:金融科技枢纽、创新资本枢纽、绿色金融枢纽、人民币资产配置枢纽、金融制度创新枢纽。
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很多,能否有效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可视为一条硬核指标。粤港澳大湾区很有区位优势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雄厚的产业经济基础,是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极佳试验区。
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内部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待改善,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无论在区位优势、经济规模还是经济质量上都很突出,但是珠三角的中山、肇庆等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第二,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有待加强,一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象依然存在。第三,如何在充分发挥金融开放积极效应的同时维护金融安全还需进一步探索。第四,从金融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来看,大湾区公司QFII的持股比例尚待提高。
为此,我们建议:首先,增强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推出更多流动性较好的人民币投资品种,积极探索期货、外汇等交易,打造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广州期货交易所等重大金融平台的建设工作,帮助大湾区逐步掌握金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其次,加强广东与港澳地区金融监管交流,协调解决跨境金融发展和异地监管问题,对于推进高水平对外金融开放十分必要。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但在粤港澳大湾区三种货币金融体系的特殊发展环境下,虽然各项政策已为大湾区的内地城市通过港澳地区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便捷条件,但要实现跨境金融开放,仍然充满挑战。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多元化,要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需要大湾区完善金融监管的协调沟通机制和制度建设。
最后,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降低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粤港澳湾区经济建设。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与大湾区内的企业在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高水平合作,缓解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助推大湾区经济由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向创新经济、数字经济主导方向发展,让金融开放和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研究助理)
(编辑:洪晓文)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39969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