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伏企业“出海”不易 业内人士:市场前景依然向好)
2023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5.4亿千瓦,增长54%;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正式超越水电,成为全国装机量第二大电源形式;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占全球比重均超过80%,在全球的领先优势更加稳固。与此同时,光伏企业间激烈的竞争、海外市场贸易的诸多限制、部分海外经济体能源政策出现摇摆等,让2024年的中国光伏产品出海存在更多不确定性。
过去一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保持高增长态势的同时,光伏组件价格也有明显下降。
“去年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下降,成本下降会激发出更大的需求。”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光伏组件呈现“量增价减”的主要原因就是作为原材料的硅料产能释放和价格下降,导致光伏组件也跟进降价。
根据晶科能源公告,2023年公司全年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76.4%,达78.5吉瓦,位列行业第一。展望未来市场前景,钱晶认为,整体市场的基本面向好,但光伏装机量增速会有所放缓,“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每年都50%以上的增长,连续几年的超高增长以后,放缓一点是正常的,未来全球装机量还是会以每年20%的增速继续成长。同时除了需求,光伏还要配合储能发展的节拍。新型储能是建立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是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解决的关键。光储一站式方案将前景无限。”
随着地缘冲突和经济复苏放缓,去年开始部分海外国家的能源政策有所调整,化石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有所增加,一些市场机构认为政策方向的调整也会影响到光伏装机量。
“部分国家能源政策有所波动,但它们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并未改变。”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指出,世界各国资源能源禀赋不同,能源转型的基础和方式、面临的困难均有所不同。相信各方会更加坚定地朝着脱离化石能源、提高能源安全水平的方向前进。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除了市场基本面的变动,如何冲出海外国家的贸易壁垒亦是一项挑战。近年来,不少中国光伏企业纷纷选择“出海”建厂,试图规避风险。
“客户只会为你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发电性能而溢价买单,不会因为你是海外生产就愿意多付一分钱。所以海外工厂的产品除了维持同样规格质量水准,也必须和国内制造一样具备成本竞争力。”钱晶表示,放眼全球,地缘稳定的地区很多,但并非所有地区的要素成本都有竞争力。在海外建厂确实能规避部分政策限制,但关键仍然在于保障产品质量、技术的同时,如何继续做到具备成本优势。
据她介绍,晶科能源的海外建厂经验是注重每个工厂的运营绩效营,最终公司要实现从全球营销到全球制造到全球投资。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从专家学者到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在绿色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下,光伏发电的前景光明。未来,进一步推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创新依然是重中之重。
“光伏发电全面替代火力发电的前景非常光明,还将带来新的能源革命。”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朱云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由于传统能源使用成本受资源约束可能逐年上升,光伏发电的成本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了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刘振民对此表示,科技创新无论对于全球脱碳还是提升各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都至关重要。
从产品竞争力的角度,钱晶也指出,研发出新一代更高效率的产品,客户甚至愿意溢价购买。“光伏是生产资料,不是消耗品,产品能多发一度电,对客户来说就是多赚一度电的钱。”
朱云来指出,如果中国系统开展光电投资,在未来20年间,光伏的建造成本会逐年下降,整体投入可能从200万亿元降至100万亿元左右,平均每年投入约5万亿元至10万亿元,既起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动能转换的作用,又解决了碳排放问题。
在钱晶看来,当下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储能技术,特别是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强、充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更长的新型液冷储能,增强电网的消纳能力。
校对:冉燕青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395660.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