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净零碳城市丨北京:煤炭消费仅占1.81%,应推动碳中和先行示范)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帆
在目前提出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的城市中,北京的表述最具想象空间。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北京提出:“十四五”期间,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北京示范。
一般而言,碳达峰要经历一个平台期,而北京提出的目标是“稳中有降”,并且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这意味着,北京已经在迈向“净零碳城市”的发展阶段。
《人民日报》今年6月的一则报道指出,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的研究资料显示,北京市碳排放近8年来,呈波动下降趋势。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中心,从城市特点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80%,人均GDP迈过了2万美元大关,城镇化率高达87.5%,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在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下人口数量较为稳定。
过去的几年间,北京大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行动,优化能源结构,并且伴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大量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产业结构逐渐低碳化,这些都构成了北京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良好基础。而作为地位特殊的首都,北京有必要做出迈向“净零碳城市”的引领和示范。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仅1.81%
从2013年到2020年,北京秋冬季节的“雾霾天”天数大幅降低了。
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0年北京地区空气质量报告,2020年,全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为38微克/立方米,PM2.5为优良的天数达到33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0.2%,较2013年增加126天,相当于2020年平均每周7天中就有6.3天为PM2.5优良天,而2013年仅不到4天。
2020年,北京全年未出现严重污染日;发生重度污染日10天,较2013年减少48天,降幅为82.8%。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北京在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面的努力,而包括燃煤在内的化石能源消费比例高,正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3年9月,北京市政府公布了《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10%以下,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90%以上,实现电力生产燃气化,四大燃煤电厂被下令逐个关闭。此外,外调电比例达到70%左右。
2017年年初,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一期燃煤机组停机备用,标志着北京电厂自此进入了“无煤化”时代,北京也成为了全国首个全部使用低碳能源发电的城市。2018年,北京实现全市基本无燃煤锅炉,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但关停燃煤电厂后的2017年年末是一个冷冬,华北多个省份出现天然气荒,LNG价格飙升至超过11000元/吨,华能北京热电厂重启了1、2号机组。在此之后,几乎每个用电高峰期,这一电厂都会重启以满足北京市用电。
2020年12月末,受寒冷天气的影响,华能北京热电厂宣布:华能北京热电厂3号、4号燃煤机组相继于12月26日、28日应急启动,且一次性并网成功。
总体而言,北京称得上是基本解决了燃煤污染的问题,燃煤消费量从峰值的3000余万吨降至2020年的173万吨,累计减少94%。
北京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已经低至1.81%,在2010年,这一比例还曾高达29.59%。
由于空气质量目标与碳中和目标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北京清洁空气的行动同时也推动了二氧化碳减排。据北京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北京碳强度预计比2015年下降23%以上,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碳强度为全国省级地区最低。
为碳中和做出北京示范
从能源消费总量的角度来看,2019年北京消费能源7360.3万吨标准煤,仅比2018年小幅增长了1.3%。
2019年,北京万元GDP能耗为0.23吨标准煤。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万元GDP能耗分别为0.478、0.351、0.141吨标准煤,即第三产业的万元GDP能耗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40%,第一产业的29%。
北京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今年4月介绍,2014年以来,北京市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800余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980余个。
2019年,北京的三次产业构成为0.3︰16.2︰83.5,未来,随着第二产业占比的继续降低,产业结构的调整仍能带来节能空间。
此外,从北京的“减量发展”政策来看,未来常住人口将可能处于稳定或减少的趋势,2019年,北京常住人口减少了0.6万,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量相应也出现了小幅下降。当然,这种下降是否会成为趋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总体而言,过去10年间,北京的能源结构呈现出煤炭退出、石油消费占比小幅增加、天然气较快增长、电力净调入则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但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仍然比较高。下一步,北京仍需继续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其中,太阳能是北京资源条件最好、应用方式最灵活的可再生能源品种之一。2020年11月,北京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发电系统推广应用的通知》,其中提出,在全面支持光伏发电发展基础上,重点在民生、工商业、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机构等领域发展光伏应用,实施六大阳光工程。
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9年,北京的光伏发电量由0.5亿千瓦时增加至4.8亿千瓦时。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实现净零碳城市的核心是能源结构的转型,但这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城市在运行过程中也有必要从方方面面去实现减碳,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主体都需要积极参与进来,因此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指引、规范来引导。
北京已经做出了积极尝试。今年6月,北京正式发布了《电子信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企事业单位碳中和实施指南》《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三项标准,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些标准的发布,体现了北京的低碳发展意识与担当。其中,将在半年后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在申办之初就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北京作为首都,有其独有的功能定位,一系列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其具备了良好的低碳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北京有必要以碳中和为目标率先探索深度脱碳路径。这包括在各个领域制定标准与指引,引领消费侧的低碳发展,推广低碳技术等,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进程中,进一步做出“北京示范”。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261635.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